曹中铭:靠忽悠式增持回购规避面值退市注定会失败

2023-06-17 09:38:12


【资料图】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因股票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面值,年内触发及锁定面值退市的上市公司超过10家。某些股价偏低的上市公司为了规避面值退市的风险,纷纷发布公告称拟进行增持或回购股份。个人以为,需要防范个中的忽悠式增持与回购行为。

面值退市是上市公司退市制度不断改革的成果之一,自2018年中弘股份“不幸”成为“面值退市第一股”后,近几年来,面值退市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目前来看,因面值退市与财务指标退市的上市公司占据每年上市公司退市的绝大多数,也凸显出面值退市的威力所在。

客观上讲,面值退市的出现,是有利于进一步倡导价值投资理念的。此前,炒“小”、炒“差”、炒“新”曾经非常盛行。而其中的炒“差”,即是市场资金热衷于追捧某些绩差股、劣质股,意图其能通过并购重组等实现“咸鱼翻身”。相对而言,绩差股的股价往往较低,既利于炒作,且投入资金也相对较少。

但在面值退市机制出台后,特别是注册制全面铺开后,市场机制开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像注册制由于实行更加包容的上市制度,也导致重组上市的案例越来越少。既然能够实现IPO上市,重组上市当然不再受追捧。毕竟,重组上市背后存在债务、人员安排等多方面的问题。而通过IPO渠道上市,不仅能够省去重组上市的诸多麻烦,而且还能通过发行新股融到巨资。

近几年来,面值退市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既是退市机制不断深化改革的结果,是市场投资理念开始转变的结果,也是注册制施行后的必然结果。当然,对于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等方面而言,是不愿看到因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面值而退市的。基于此,某些上市公司的增持公告、回购股份的公告如雪片般飞向市场。

但无论是增持股份还是回购股份,都需要上市公司或相关股东方面拿出真金白银,这对于上市公司或股东方的资金实力是一大考验。更何况,那些存在面值退市风险的上市公司,其股价之所以如此之低,与上市公司的基本面状况等是密切相关的。在上市公司自身经营都举步维艰的背景下,真正具有增持与回购实力的上市公司其实并不多见。也正是在此背景下,忽悠式增持与回购出现了。

最近一段时间,因股价存在面值退市的风险,多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增持股份或回购股份的公告,而沪深交易所的关注函也随后而到。在关注函中,监管部门对于上市公司的资金来源、是否具备增持所具有的资金实力,以及是否存在无法完成增持或回购的风险频频发问。可以说,这些问题直指要害。

事实上,因存在面值退市风险,市场上曾出现过忽悠式回购的案例。比如某已确定退市的汽车销售公司,此前曾两次出现忽悠式回购,今年4月份再发回购公告,拟动用不低于2.5亿元资金,回购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结果在交易所的追问下惨遭“打脸”,声称尚不具备实施回购的条件。

忽悠式增持与回购为市场所不容,为了规避面值退市,发布忽悠式增持与回购股份的公告,同样是值得商榷的。对此,市场应坚决对其说“不”。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规范“三会”运作,提升业绩水平,更好地回报股东才是正道,靠忽悠式增持回购等歪门邪道规避面值退市的风险,也注定会失败的。

关闭
精彩放送